您好,欢迎您来到饲料饲草市场网

饲料饲草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饲料饲草资讯

饲料厂及种鸡场沙门氏菌的控制策略探讨

时间:2018-08-24 来源:  作者:

沙门氏菌会导致种鸡产蛋性能下降、种蛋孵化率下降及肉鸡孵化后出现关节炎等疾病,是影响种鸡生产性能的常见问题,因此控制种鸡的沙门氏菌感染对于肉鸡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沙门氏菌来源于种鸡,雏鸡孵化后已经有细菌进入体内,给雏鸡饮用抗生素不能很好地预防沙门氏菌与大肠杆菌感染。因此,要降低养鸡场沙门氏菌感染必须从种鸡开始。有业内专家曾指出, 投喂敏感药物可明确降低鸡白痢阳性带菌水平,但是不能逆转鸡白痢阳性抗体转阴,也就是不能从本质上净化鸡白痢。也曾有院校专门进行过无菌环境下鸡白痢的传播试验,结果发现饲养于无菌环境中的阴性鸡, 仍有5% 的鸡白痢发生率,验证了内源性感染的客观存在。因此,沙门氏菌的内源性感染不是预防性投药能够阻止的,而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也不能完全靠药物来阻止。近年来,不少种禽企业试图通过净化来控制沙门氏菌感染,不断检测种鸡的沙门氏菌阳性率,一旦发现就淘,但即便这样,仍然不能够减少沙门氏菌阳性率。本文通过沙门氏菌的传播特点、养殖场沙门氏菌的来源探讨种鸡场沙门氏菌控制的有效方法。


1 沙门氏菌的传播特点

沙门氏菌从种鸡到小鸡的传播主要通过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2 个途径。垂直传播是该疾病传播的主要方式, 被沙门氏菌感染的种蛋孵化后带毒直接传染给雏鸡,导致雏鸡之间的相互感染、发病和死亡。当然,不是所有感染的鸡都会死亡,存活下的雏鸡成为带菌者,如果留做种用就会成为传染源。如一些肉鸡育种公司没有自己的配套系,从黄羽肉鸡中选取种母鸡,这是南方地区黄羽肉种鸡沙门氏菌传播的一个重要途径。水平传播也包括2 种方式:一种方式是通过沙门氏菌污染的饲料、饮水、垫料等传播,一种是通过携带沙门氏菌的螨虫、甲壳虫、老鼠等传播。


沙门氏菌既可以经由种蛋垂直传播,还可以在孵化器内感染,又可以同居感染。其中,经种蛋传播最不易控制。Cox 等综述相关文献表明,人工感染种鸡可以导致种蛋的沙门氏菌污染,而且沙门氏菌有将近2 000 种,在自然界广泛存在,其感染途径难以封闭,因此, 杜绝沙门氏菌感染十分困难。就其致病性来说,对鸡有偏嗜性的是鸡白痢沙门氏菌和鸡伤寒沙门氏菌,可引发鸡的白痢与伤寒。此外,还有150 多种泛嗜性沙门氏菌, 不仅对鸡有致病性,还会导致多种禽类和人、畜发病或引起食物中毒,所引起的鸡病是鸡副伤寒。而这些偏嗜性和泛嗜性很强的沙门氏菌又是养殖环境中最常见、最耐药、最遍布的致病菌群之一。由于沙门氏菌问题的复杂性,沙门氏菌的预防和控制有很多挑战。种鸡企业要控制沙门氏菌问题,必须要知道沙门氏菌的来源和传播特点,才能够有的放矢。

2 种鸡场沙门氏菌的来源

种鸡场的沙门氏菌来源于多种途径,包括饲料、饮水、粉尘、料槽、寄生虫、老鼠等等,以下几方面是实际生产中容易滋生和传播沙门氏菌的地方,但非常容易被忽略。

2.1 饲料原料

如果要做种鸡场沙门氏菌净化,饲料厂沙门氏菌净化是第一步。Janese 等研究表明,饲料厂原料的沙门氏菌检出率非常高,特别是动物性原料(图1)。另外,在大豆和玉米中也都有沙门氏菌的检出(表1),但饲料厂原料检测的采样点和检测量有限。动物源性饲料是沙门氏菌生长的最主要底物。玉米和豆粕中没有动物源性蛋白,但这些植物性饲料原料中有不少的动物源性蛋白,其中螨虫和甲虫活虫及死亡的尸体最常见,它们是沙门氏菌的携带者,而这也是饲料厂和养殖场最容易忽略的部分。


2.2 饲料生产线中的沙门氏菌

饲料原料并非是沙门氏菌的唯一来源。由于饲料生产过程中饲料原料在生产线上的残留,一些有害微生物,包括霉菌和沙门氏菌在死角内快速生长,成为沙门氏菌持续传播的重要来源。根据对英国某饲料厂的检测结果,在饲料的上料管线、冷却器及成品仓、混合机等部分都检测到沙门氏菌2.3 种鸡场的沙门氏菌来源

种鸡场内具备沙门氏菌滋生和传播的条件,如养殖场中的老鼠、种鸡身上的螨虫和养殖场的甲壳虫、蟑螂等。大量研究证明,鸡皮刺螨是沙门氏菌的携带者,并向种鸡和蛋鸡传播沙门氏菌。通过商品代到种鸡是种鸡场沙门氏菌传播的另一个途径。近年来,受白羽肉种鸡祖代种鸡来源问题影响,一些种鸡企业直接使用商品代鸡作为种鸡培育,可能导致沙门氏菌从商品代传播到种鸡。

3 种鸡场沙门氏菌的控制策略

3.1 饲料和饲料厂环节的沙门氏菌控制

控制饲料原料和饲料厂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是控制种鸡沙门氏菌问题的第一步,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和控制:


1)种鸡饲料厂尽量不要使用动物源性原料,如鱼粉、肉骨粉和羽毛粉等。


2)种鸡饲料高温制粒:高温制粒能够有效降低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数量。制粒温度在 85℃ 以上,调制时间在 40 s 以上,可以降低饲料中沙门氏菌污染。Himathongkham的研究表明,含水量 15% 的饲料在 82.2℃ 加热 47 s,鼠伤寒沙门氏菌减少 1 000 倍。而肠炎沙门氏菌降低 1 000 倍只需要 37 s。因此,饲料厂可以通过延长调制时间和提高调制温度,有效降低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数量。


3)饲料管线的定期熏蒸:用网兜将粮食仓库杀虫剂磷化铝吊在饲料管线内,把整个管线用胶带封住,熏蒸 12 ~24 h,用胶锤敲打管线,清理死亡的甲虫尸体。建议每个月熏蒸1 次。


4)清理饲料厂所有关键点:包括原料仓的底部、混合机的顶部、成品仓顶部、除尘器等容易被忽略的死角。每天清理管线周边的饲料粉尘,杜绝这些粉尘进入饲料。


5)清洗饲料管线: 有研究表明,短链有机酸能够降低沙门氏菌的污染,用混合机体积一半的谷物或者其他原料+25 kg 甲酸 ,从混合到成品出料全部清洗一遍,然后每次额外添加 10 kg 甲酸,重复 3 次。推荐剂量是 25 kg/t + 10 kg/t + 10 kg/t 混合机,对更大的混合机要相应增加数量。


6)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控制:诺伟司国际研究了有机酸艾维酸®DA 在肉鸡沙门氏菌攻毒下对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种鸡日粮中添加有机酸对控制沙门氏菌有帮助

Yousaf 等通过在肉鸡饲料中添加缓释包被的苯甲酸提高了嗉囊中乳酸杆菌的数量,同时降低了沙门氏菌的阳性率。Sevinc 等使用甲酸和丙酸也显著降低了饲料中沙门氏菌的数量。说明有机酸在控制饲料沙门氏菌污染方面有很好的作用。由于种鸡饲料中含有大量石粉,因此建议使用缓释包被的有机酸,直接在小肠内发挥作用。笔者建议,在种鸡饲料中使用缓释包被型苯甲酸可预防和减少种鸡沙门氏菌的传播, 在有较为严重的沙门氏菌问题的种鸡场,建议的添加量为每吨饲料 1 kg 艾维酸®DA 用于沙门氏菌的控制,对于沙门氏菌阳性检出率高于 0.2% 的种鸡场,建议在饲料中添加 0.5 kg/t。

3.2 种鸡场的沙门氏菌控制

1)坚持检疫和阳性鸡群淘汰:按照有关规定对鸡沙门氏菌型白痢检疫。原种祖代鸡在 13 周龄进行第1 次普检,鸡群产蛋率达到 10% 时进行第2 次普检,以后每隔 2 ~ 3 周抽检1 次,直到连续2 次检出率低于 0.1% 时,改为 6 个月抽检1 次。


公鸡每个月普检1 次,要淘汰所有阳性鸡。父母代鸡是在 13 周龄进行第1 次抽检,在开产前要普检1 次;鸡群产蛋率达到 10% 时进行第2 次抽检,检出率不超过 0.2% 时为合格,以后每隔3 个月抽检1 次,公鸡每个月普检1 次,要淘汰所有抗体阳性鸡。鸡沙门氏菌病的净化必须持续进行,而且不能只针对阳性鸡,要阴阳同时进行。但这种不间断的检测并不能在短时间内净化沙门氏菌。种禽企业要坚持高标准的鸡白痢检测;隔离饲养阳性鸡;要具备先进的硬件设施管理和精细管理;工作人员要具备高度责任心。


2)消除鸡场传染沙门氏菌病的潜在因素:养殖场死角、饲料仓和饲料槽、鸡舍顶部蜘蛛网和粉尘的定期清理和消毒,并要做好灭鼠工作。


3)酸化饮水:饮用水的 pH 降到 3.5~4.0,能够帮助种鸡杀灭饮水和嗉囊中的沙门氏菌。诺伟司国际的研究表明,把沙门氏菌感染的鸡放到正常鸡群中,饮用艾维酸®酸化水显著降低鸡群嗉囊和粪便中总沙门氏菌的阳性率

种鸡的沙门氏菌控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通过各个环节的正确管理,降低种鸡沙门氏菌的阳性率,建议首先通过饲料和饲料厂环节做好种鸡沙门氏菌控制的第一步,然后通过检疫检测和饲养管理及酸化饮水等方式对种鸡场的沙门氏菌进行控制(参考文献略)。

友情链接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