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您来到饲料饲草市场网

饲料饲草市场网

您的位置: 首页 > 饲料饲草资讯

优良瘦肉型猪品种

时间:2013-02-25 来源:  作者:
优良瘦肉型猪品种

优良瘦肉型猪品种

作者:

时间:增重750~850克,饲料利用率2.7~3.0,达100千克体重日龄160~175天。

大约克夏猪体重90千克屠宰,屠宰率71%~73%,腿臀比例30.5%~32%,背膘厚2.05~2.5厘米,眼肌面积平均32~35平方厘米,瘦肉率62%~64%,肉质优良。

大约克夏猪初产母猪产仔数9.5~10.5头,产活仔数8.5头以上,初生窝重10.5千克以上,35日龄育成数7.2头以上,窝重57.6千克以上,育成率88%以上;经产母猪产仔数11~12.5头,产活仔数10.3头以上,初生窝重13千克以上,35日龄育成数9.0头以上,窝重83.7千克以上,育成率92%以上。

大约克夏猪通常利用的杂交方式是杜×长×大或杜×大×长,即用长白公(母)猪与大约克夏母(公)猪交配生产,杂一代母猪再用杜洛克公猪(终端父本)杂交生产商品猪。这是目前世界上比较好的组合。我国用大约克夏猪作父本与本地猪进行二元杂交或三元杂交,效果也很好。

大约克夏猪可在我国绝大部分地区饲养,较适宜集约化养猪场、规模猪场。大约克夏猪部分个体肢蹄不够结实,容易发生蹄病,应加强饲养管理。

(2)长白猪

长白猪(LANDRACE),原产于丹麦,世界各地均有分布。我国引入多年,由于其体躯长,被毛全白,通称为长白猪。长白猪在我国各地均有饲养,有丹系长白、加系长白、英系长白和法系长白等,多作为第一父本或母本利用。

长白猪具有产仔多、生长速度快、饲料利用率高、瘦肉率高的优良特点,但抗逆性差,对饲料营养要求较高。

长白猪被毛全白,皮肤可有少量暗斑;头小清秀,颜面平直,耳向前倾耷;体躯较长,前窄后宽呈流线型,背腰微弓,腹部平直,臀腿丰满、肌肉发达,体质结实;有效乳头6对以上。成年公猪体重250~350千克,成年母猪体重2增重623.12克,饲料利用率3.18,达90千克体重日龄178.90天。

苏太猪体重达90千克屠宰率72.88%,平均背膘厚2.33厘米,眼肌面积29.03平方厘米,胴体瘦肉率55.98%。

苏太猪母猪平均乳头7对以上,适配年龄为6~7月龄,公猪为7~8月龄;初产母猪平均产仔11.68头,35日龄断奶育成仔猪10.06头,60日龄仔猪窝重184.31千克,经产母猪平均产仔14.45头,35日龄断奶育成仔猪11.80头,60日龄仔猪窝重216.25千克。

苏太猪与长白公猪杂交,其后代164.43日龄体重可达90千克,胴体瘦肉率可达到60%以上,平均窝产瘦肉量达到487.08%。

苏太猪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饲养,适宜规模猪场、专业户、农户饲养。

(9)新荣昌猪I系

新荣昌猪I系是在荣昌猪纯繁选育三个世代的基础上,导入25%的丹系长白猪血液,经过十年闭锁选育五个世代而育成的瘦肉型专门化母本品系。新荣昌猪I系由重庆市养猪科学院、四川农业大学等单位联合培育,1995年11月通过四川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1995年12月四川省畜牧食品办公室批准命名。

新荣昌猪I系全身被毛白色,一般头部有黑斑。典型毛色特征为全身白毛,两眼呈眼镜状的黑色眼圈;头大小适中,嘴筒直,中等长,耳中等大,稍下垂;体躯较长,背腰平直,腿臀丰满,四肢粗壮,体质结实;有效乳头6对以上。成年公猪体重170.4克,成年母猪体重175.5克。

新荣昌猪I系具有毛色独特、繁殖性能好、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胴体品质优良、瘦肉率高、配合力好等特点。

新荣昌猪I系后备公猪6月龄体重可达70.8千克,后备母猪6月龄体重可达63.5千克。生长育肥猪体重20~90千克阶段,日增重635克,饲料利用率3.25,达100千克体重日龄为180天。

新荣昌猪I系体重达90千克屠宰,屠宰率72.9%,腿臀比例32.39%,背膘厚2.06厘米,眼肌面积22.75平方厘米,胴体瘦肉率56.43%,肉质良好。

新荣昌猪I系与外种猪杂交生产的商品猪25~90千克阶段日增重740克,饲料利用率2.99,瘦肉率63.5%,159日龄体重达100千克。

新荣昌猪I系初产母猪产仔数10.91头,活产仔数9.60头,初生窝重8.62千克,21日龄育成数8.74头,窝重28.86千克,育成率91%;经产母猪产仔数12.74头,活产仔数11.13头,初生窝重11.16千克,21日龄育成数9.63头,窝重40.17千克,育成率86.49%。

新荣昌猪I系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饲养,较适宜专业户和农户饲养。配种前注射细小病毒、日本乙型脑炎、伪狂犬病疫苗;一个发情期内配种2~3次,每次间隔8~12小时。

(10)四川白猪I系

四川白猪I系是采用长白猪、梅山猪等为育种素材杂交合成,经过6个世代选育而成的母本新品系。四川白猪I系由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培育,1995年11月通过四川省畜禽品种审定委员会的审定,1995年12月四川省畜牧食品办公室批准。

四川白猪I系被毛全白,偶有隐斑;头较轻,嘴筒平直,耳中等大,前倾;体躯较长,腹部不下垂,后躯较丰满,四肢坚实,体质结实,有效乳头7对以上。

四川白猪I系公猪6月龄体重80千克以上,母猪6月龄体重75千克以上。生长育肥猪体重20~90千克阶段日增重600千克以上,饲料利用率3.4,达90千克体重日龄 180天。

四川白猪I系90千克体重屠宰,屠宰率70%以上,胴体膘厚2.6厘米以下,眼肌面积27平方厘米,腿臀比例30%以上,瘦肉率55.8%。四川白猪I系与杜洛克公猪配套,其杂优猪达90千克体重156.4天,胴体瘦肉率58.7%,饲料利用率3.17,具有良好的杂种优势。

四川白猪I系初产母猪产仔数10头以上,初生窝重9.5千克以上,35日龄窝重50千克以上,育成数8头以上,育成率88%以上;经产母猪产仔数13头以上,初生窝重11.5千克以上,35日龄窝重65千克以上,育成数10头以上,育成率90%以上。

四川白猪I系可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饲养,较适宜规模猪场、专业户。

来源:《农业部“十五”重点推广50项技术》

友情链接
乡村振兴项目简介 本网概况 联系我们 会员服务 免责声明 网站地图 投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