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润旱塬 解靖远四万亩农田之“渴”
面对抗旱保灌与节水增效的双重考验,近日,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东干渠一分干泵站、保安一泵站、保安二泵站、大湾一泵站、大湾二泵站等5座泵站联合启用。黄河水翻山越岭,顺着渠道奔涌而来,为灌区4万多亩农田“解渴”,给抗旱保粮注入了强劲动力,也让这片土地拥有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希望。
时下,走进靖远县鑫雅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千亩土豆种植基地,放眼望去,马铃薯正值盛花期,枝叶繁茂。谁能想到,这片曾经“靠天等水”、饱受干旱困扰的土地,如今因黄河水的到来,焕发出勃勃生机。
靖远县鑫雅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乔佩鑫告诉记者:“通水后,公司的3000亩土豆和200亩黄芪获得了充足的水源,极大地降低了公司的灌溉取水成本。”
过去,这里“靠天等水”,饱受十年九旱之苦。“早日用上黄河水”是沿线群众的殷切期盼。为了让群众的心愿变为现实,甘肃中部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争分夺秒、全力以赴,组织施工单位与安装单位紧锣密鼓地开展东干渠一分干泵站、保安一泵站等5座泵站机电设备安装及对点调试工作,成功将黄河水引入靖远县东升镇、五合镇、靖安乡等旱塬。
甘肃中部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东干现场办机电管理负责人贾小军说:“5座泵站20台(套)设备和所有电气设备的联调联试工作已经完成,5座泵站已提前全面进入试运行状态。”
“有了稳定的水源,公司接下来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大力推广水肥一体化喷灌技术,不断追求更高的产品品质与效益。”甘肃北源春农牧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朱振洋说。
据介绍,东干渠一分干泵站、保安一泵站等5座泵站的联合启用,不仅能满足辖区4个村6100人的用水需求,还将为37200亩玉米、3000亩马铃薯以及900多亩中药材和蔬菜等作物提供高效节水灌溉,为粮食稳产增收筑牢坚实保障。
“年初,我们就已经收获了不少订单。有了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及时给蔬菜基地提供水源,基地就能保障新鲜蔬菜及时供应到外地。”在靖远县五合镇供港蔬菜基地,总管苏小华忙得不亦乐乎。今年,基地种了1000多亩蔬菜,亩产1000多公斤,蔬菜品种有菜心、上海青等。
“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实施后,我们通过延伸支渠管网、完善配套设施等措施,彻底解决了贾寨柯、板尾等村长期‘靠天浇水’的难题。”靖远县五合镇副镇长张顺生说。
“旱塬变成了良田,不仅促进了农作物增产和农民增收,还有效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靖远县东升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杨刚感慨道。
眼下,正值农作物灌溉的关键时期,甘肃中部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严阵以待,通过精准调度水源、积极推广节水技术等一系列务实举措,全力守护灌区农田的“生命之源”。
“我们深入田间地头,详细掌握作物种植结构和灌溉面积,科学调配用水量,全力加大流量调配,引导用水户采取滴灌、喷灌等高效节水措施,杜绝大水漫灌,保障了作物适时适量灌溉。”甘肃中部供水工程建设管理有限公司东干现场办公室灌溉管理负责人赵维军表示。
水是生存之本。放眼望去,这片曾经干涸的旱塬,如今已是一派欣欣向荣:一排排玉米随风摇曳,挺拔生长;一株株黄芪喝饱水后破土而出,生机勃勃;一垄垄马铃薯郁郁葱葱,在微风中舒展着繁茂的身姿……
黄河水不仅为当地群众提供了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更成为他们心中的寄托。有了黄河水的滋养,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正悄然托起群众的致富梦……